淮南生活
淮南2021年淮南教育体育概况
【概况】1978年,淮南市教育局内设中教科、小教科、计财科、政工科、工农教育科、秘书科、教研室、生产科、函授站等9个科室,1986年9月,撤销淮南市教育局,成立淮南市教育委员会。2002年,更名为淮南市教育局。1954年,淮南市设立市体育运动委员会,2002年,更名为淮南市体育局。2019年元月,市级机构改革,将市教育局、市体育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淮南市教育体育局(以下简称:市教体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主管全市教育事业以及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指导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监督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统筹规划全市竞技体育发展, 指导协调青少年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组织协调全市体育运动及重大赛事的竞赛和参赛工作;发展体育市场, 推动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2021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93.8%、53.2%和 95.6%,比去年提高0.8、2.8、1.3个百分点,全面完成省定“985”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8%,中职招生比例53%,全部达到年度工作目标。
2021年,成功举办淮南市第九届运动会暨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参加安徽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得34金、32银、68铜的优异成绩。新增篮球协会和路亚协会,晨晚练点480余处,体育社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达250次以上,直接参与人数达25万人次。全年体育彩票销量2.21亿。
【年度荣誉】
荣誉名称:2020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授予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时 间:2021.9
荣誉名称: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女职工工作先进集体
授予单位:省教科文卫体工会
时 间:2021.12
荣誉名称: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授予单位:省教科文卫体工会
时 间:2022.2
荣誉名称:2021年度体育强市青少年体育考核优秀单位
授予单位:省体育局
时 间:2022.2
荣誉名称: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组织奖
授予单位: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组委会
时 间:2021.12
荣誉名称: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授予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时 间:2021.9
荣誉名称: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授予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
时 间:2021.5
【提升教体系统党建工作水平】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发放必读书目12176本,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交流研讨181次、主题党日活动152次、专题辅导87场,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10大民生工程。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学校党组织关系理顺全覆盖,公办独立法人单位的中小学校党组织单独组建全覆盖,年度发展党员211名。广泛开展“亮红心教育,筑红色根基”优质党建特色品牌活动,发挥党建品牌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正向激励,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37个、优秀共产党员8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0名。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2021年,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337个、改造面积241770平方米;完成“改薄提升”校舍建设类项目13个、建设面积44180平方米,购置教学、生活设施6711台件套;完成16个幼儿园建设项目,投入资金5410万元;完成8所高中办学条件改善项目,总投入资金1104万元。总投资2.6亿元的智慧学校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完工,实现我市智慧学校建设覆盖率100%,提前两年完成省智慧学校建设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强化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21年,淮南市四所学校分别以淮词、花鼓灯、永京拳等八个传承项目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积极探索多维实施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落实。2021年5月,淮南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2021年10月,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聚焦新时代“五育并举要求” 积极探索淮南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作为安徽省唯一的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师资水平持续提升】 2021年,全市通过各类渠道补充公办中小学教师542人,其中“特岗教师”239人;义务教育学校交流轮岗1412名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7496人)比例为18.84%(超过省规定10%)。认真实施国培、省培、市培计划,累计培训各级各类教师共计3.5万人次,首次以线上学习的方式开展三期智慧学校线上培训,活动参与教师达12万人次,促进我市教师专业化成长。组织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等专项行动,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选树典型,评选出 50个教书育人先进集体,150名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市委市政府在教师节期间进行了表彰。遴选全市优秀教师,赴长三角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培训交流;2021年选派4名优秀教师、校长赴长三角地区挂职交流。
【教育督导】 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淮南市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发展性督导评估考核标准及实施》成功入围全省确定的31个首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谋划并启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划定全市各县区“推优”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先后对大通区、八公山区进行优质均衡创建市级复评,印发《八公山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市级过程性督查反馈意见》并确定八公山区迎接省级评估。我市因督导工作强而有力,获得了全省教育督导评价奖励补助资金1170万元,数额居全省第二名。
【语言文字工作】 大力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不断提升社会和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经典诵读作品获全国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2个。105件优秀作品分别获省赛国赛奖项。2021年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大会上,淮南市做典型发言。
【校园安全稳定】 2021年,全市校园封闭化管理率达100%、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安装率达100%并实现与公安联网、专职保安配备率达100%、城镇以上学校护学岗设置率达100%,提前完成了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4个100%要求。制定“平安学校创建细则”,开展了“平安学校”创建活动。统一规范了“淮南市进出校园大门登记簿”等多项制度,标准化管理初步形成。
【民办教育】 加大对民办学校的监管力度,对全市55所民办中小学和315所民办幼儿园开展年检工作。启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强化政策引领,细化工作措施。采取核减招生计划、撤销办学许可、停止起始年级招生、合理分流、购买学位等方式,稳妥有效推进工作。2021年,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48020人,占比由16.12%削减至13.04%,取得阶段性成果。
【乡村振兴】 建立优先考虑农村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2021年我市补充公办教师542人,其中乡村教师384余人,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等派出支教教师达80余人次,有效缓解了乡村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完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2021年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9995.8209万元,受助人数70719人次;为全市5100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高校助学贷款,贷款金额4871.42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68人,贷款金额301.58万元。实施中职招生兜底工作,帮助脱贫地区未升学青少年掌握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学就业,2021年我市中职毕业生7860人,实现就业7517人,就业率95.6%。
【基础教育】
【概况】 2021年,全市共有幼儿园471所、小学412所、初中151所、普通高中46所。在园幼儿10.03万人、小学在校生24.27万人、初中在校生12.56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5.54万人。
【学前教育上下延伸】 2021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个,指导21所民办园改制公办园,新增学位7170余个。加强托幼一体监管,确保每一所幼儿园、每一个照护托管机构安全规范、健康发展。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在全市建立6个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21所试点幼儿园,7所试点小学,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积极探索不同地区条件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施路径。采用“线上直播讲座+线下校本研修”的混合式培训方式,开展了全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省级实验区试点校教师专项培训。
【义务教育特色扩容】 坚持“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结合《淮南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新时代优质特色学校创建。举办全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展示汇报会,完成14所新时代优质特色初中学校和29所特色小学考评工作,推动全市各中小学校办出独特风格,提升办学品位,实现育人方式转变。
【高中教育改革发展】 加强普通高中“三新”团队化研究,全市普通高中组建成五个研究团队,全面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系统化研究,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验,探索符合淮南实际的高中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改革创新思维推动淮南基础教育弯道超车。加强普通高中大班额治理,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班级数1118 个,66 人以上超大班额、56人及以上大班额已全部消除,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表1 基础教育校(园)数 | ||||
合计 | 城区 | 镇区 | 乡村 | |
总计 | 1083 | 277 | 345 | 461 |
幼儿园 | 471 | 155 | 158 | 158 |
义务教育 | 563 | 100 | 162 | 301 |
小学 | 412 | 61 | 102 | 249 |
初中 | 151 | 39 | 60 | 52 |
初级中学 | 84 | 14 | 38 | 32 |
九年一贯制学校 | 67 | 25 | 22 | 20 |
职业初中 | 0 | 0 | 0 | 0 |
高中 | 46 | 22 | 23 | 1 |
完全中学 | 32 | 13 | 18 | 1 |
高级中学 | 11 | 7 | 4 | 0 |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 3 | 2 | 1 | 0 |
特殊教育学校 | 3 | 0 | 2 | 1 |
专门学校 | 0 | 0 | 0 | 0 |
【特殊教育服务保障】 落实特殊教育发展措施,对市、凤台县、寿县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指导,跟踪掌握县区义务阶段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政策落实情况,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截止2021年底,全市适龄残疾儿童总数2758人、安置率96.05%(全国适龄残疾儿童监测系统抽样调查,淮南安置率100%)。关注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持续做好留守儿童、学习困难学生、毕业年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疏导、防范化解、安全保障等工作。
【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加大对疑似失学辍学适龄儿童排查力度,2021年,共完成控辍保学平台 2021-2022学年第一批次户籍学籍扶贫比对台账疑似辍学失学人员核查工作,共4480人。按照省厅要求,我市完成控辍保学全部销号工作。我市认真组织返校排查并及时报送结果,完成台账核实且结果准确。落实“三核准、三上门”举措,确保建档立卡户不失学辍学,当年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率达100%。
表2 基础教育学生数 (单位:人) | ||||||||
毕业生数 | 在校生数 | |||||||
城区 | 镇区 | 乡村 | 城区 | 镇区 | 乡村 | |||
总计 | 132611 | 40685 | 61203 | 30723 | 524573 | 174233 | 238550 | 111790 |
学前教育 | 36567 | 9660 | 15287 | 11620 | 100311 | 29641 | 42537 | 28133 |
义务教育 | 79458 | 22981 | 37405 | 19072 | 368359 | 119087 | 165717 | 83555 |
高中 | 16499 | 8044 | 8455 | 0 | 55478 | 25488 | 29990 | 0 |
特殊教育 | 87 | 0 | 56 | 31 | 425 | 17 | 306 | 102 |
专门学校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基础教育高峰论坛】 引领全市深入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校友教育论坛暨安徽省淮南市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以“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聚焦教育评价改革,采用“线上+线下”形式同步进行,为全市基础教育界带来一次思想盛宴。
【课后服务】坚决贯彻 “双减”要求,全市加快学校“一校一品”优质特色发展, 坚持“快乐健康二十五、温暖陪护四十分、兴趣特长一小时”课程设计,倡导课后服务“三时段”课程安排,淮南特色的课后服务模式,先后被新华网、学习强国和省教育厅官网宣传推广。2021年,全市226所学校课后服务达标率100% ;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共221733人、学生参与率93.1%,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13135人、教师参与率88.84%。
【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2021年,全市启动多部门联动机制,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清除虚假宣传广告46处,摸底排查各类培训机构367家,整顿清理保留201家,其中128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中,124家转办高中学科或非学科,只保留4家,压减率为96.88%,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职业教育】
【概况】 2021年,全市共有15所中职学校,其中公办10所,民办5所,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53:47,超过省教育厅要求的47:53的职普比规定。
【办学条件不达标整改】 成功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大会,把发展职业教育摆上重要位置。成立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用地、规划等难题,本着“能提前则提前”的原则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整改任务。截止到2021年底,我市15所中职学校中,已有9所学校实现完全整改销号,71项办学指标整改任务已完成54项,超额完成年度达标整改任务。
【深化“三教”改革】。以“1+X”证书试点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全市共5所学校1200余名学生参与40个项目的试点任务。2021年,我市1种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一等奖;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中,获1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
【深化产教融合】 我市15所中职学校先后与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南高新区、合肥市、芜湖市等市内外1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组织开展校企合作示范单位和示范企业遴选工作,2021年,我市3家企业、3所职业院校分别被认定为淮南市2020年度校企合作示范企业、示范学校。积极指导淮河能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021年4月,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向安徽省发改委申报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建设学习型社会】 2021年,举办全民终身教育活动周,遴选表彰12名市级“百姓学习之星”和6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我市1人次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百姓学习之星”。贯彻落实《安徽省老年教育条例》,老年教育四级网络做到了全覆盖,全市现有市级老年大学 1所(4个校区)、县区老年大学11所。全市乡镇(街道)91个,老年学校91所,行政村1080个,老年教育学习点636个,乡镇(街道)老年学校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居委会)老年学习点覆盖率达59%。
【群众体育】
【市级体育群体活动丰富】 印发《淮南市2021年度全民健身活动指南》,按照每月至少举办一次群体活动的工作指导原则,举办了“登高望远贺新年,健步迈向新征程”淮南市第八届新年登高活动、2021淮南市新春网络健身大联欢暨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等12场全民健身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群众体育活动氛围。
【社会组织体育活动普及】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大力扶持发展体育社会组织。2021年新成立了2家市级体育协会(淮南市篮球协会和淮南市路亚协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体育协会举办赛事活动经费支持。全市共有51个市级体育协会,晨晚练点480个,平均每年体育协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达250次,参与人数达25万人次。这些体育社会组织充分利用各自优势,为全民健身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民健身热情高涨】制定市级及县区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建设方案,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六进”活动,加快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引导社会团体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基层一线推广群众体育运动项目,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科学健身质量。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303.35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49.78%。
【体育设施不断夯实】 2021年,我市制定了《淮南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21年我市新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09个,完成率达127%。坚持体育设施普惠公益导向,全市公共体育场馆每月8号,每周分时段免费面向广大市民开放,年均受益群众达70万人次。
【大力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制定市级及县区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建设方案,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六进”活动,引导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基层一线推广群众体育运动项目,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科学健身质量,加快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国民体质监测。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41人、二级186人、三级512人。组织开展2021年度国民体质监测,其中市级1500人,县区各800人,合格率超90%。
【推广普及冰雪运动】 响应国家“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做好与冰雪项目相似度极高的轮滑推广普及活动,开设轮滑骨干培训班,推动冰雪(轮滑)运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组织和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广泛参与冰雪(轮滑)运动。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轮滑协会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组织举办冰雪(轮滑)运动培训。2021年冰雪(轮滑)运动开展达58449人次,培训达84010人次,两项合计142459人次。
【竞技体育】
【淮南市代表团参加安徽省青少年锦标赛】 2021年,我市组队参加了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手球、射击、赛艇、击剑、空手道、拳击、轮滑等24个大项的2021年安徽省青少年锦标赛,在各项目队运动员顽强拼博下,取得34枚金牌、32枚银牌、68枚铜牌的成绩,圆满的完成了年度省常规赛参赛任务。
【淮南籍运动员国内赛场屡获佳绩】 淮南籍运动员徐凡等32人代表安徽参加了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中国式摔跤、空手道、武术散打、射击、手球和赛艇等多个项目比赛。徐凡,获中国式摔跤男子60公斤级冠军;邢辉,获空手道男子-75公斤级亚军;李博,获武术散打90公斤级季军;朱旭,获射击比赛男子10米气步枪第五名;李明、黎涛、徐安格,获男子手球第五名;赵国友,获中国式摔跤男子70公斤级第五名;张国婷,获赛艇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2000米第七名。共获得了1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三个第五名,一个第七名的优异成绩。
【成功举办淮南市第九届运动会】 2021年,成功举办以“全民九运、健康淮南”为主题口号的市第九届运动会暨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历时2个月,来自各县区、市直、企事业、中小学校85个代表团6409名运动员参加的四个大部(即社会部、农民部、中学生部、小学生部)共27个大项342个小项的激烈角逐,最后产生金牌518枚、银牌310枚、铜牌290枚,有65个代表团获得奖牌。
【青少年体育】
【打造青少年体育品牌赛事】 2021年,成功举办淮南市第六届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会,比赛设置了田径、篮球、足球、游泳、跳绳、围棋、航模和广播体操等29项次,20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比赛。举办淮南市第三届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暨U系列选拔赛,26支代表队38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组队参加安徽省“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我市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高水平赛事的举办,不仅培养青少年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也为我市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承办三项安徽省青少年赛事】2021年9月,我市承办安徽省青少年足球(男子U15组)锦标赛,来自全省16个地市的代表队,共352人参与比赛。2021年10月,承办安徽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来自全省12个地市的代表队,共计246人参与比赛;2021年10月,承办安徽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比赛,来自全省60所学校,共868人参与比赛。比赛均圆满顺利完成,得到省局、省中心和各兄弟地市的一致好评。
【校园足球】 2021年,“谁是球王”校园足球比赛在各县区级、市级全面、分层开展,累计参与人数近万人。安徽省校园足球联赛中,我市高中女子足球代表队夺得全省高中女子组冠军。我市已形成校级、县区级、市级、省级四级校园足球联赛机制,校园足球运动在我市蓬勃开展。
【大力培养体育教师队伍】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体育教师的田径和篮球项目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全面培养体育教师在田径和篮球项目的教学、业余训练、反兴奋剂以及裁判执裁等方面的能力,2021年,开办了2期全市体育教师运动项目培训班,共培训体育教师221人,并推荐6名体育教师参加省体育局举办的篮球、足球和排球培训班。
【体教融合】 积极推广“市队校办”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体校缺学生、学校缺教练的问题,多渠道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全市现有国家级体育示范学校4所、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4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6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省级17所。在2021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比赛中,淮南二中女子足球队代表安徽省挺进八强,最终取得全国第五的好成绩。
【体育产业】
【概况】 2021年,全市统计淮南市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490家、个体经营户1146家。我市新增室外体育场地159个,室内体育场地12个,全市体育场地面积为700.9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31平方米。体育彩票年销量为2.21亿元。
【体育惠民活动】 2021年,为进一步提升和拉动市民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动力,扶持我市体育企业、体育经营户和体育培训机构健康发展,我市推出“健康幸福年·惠民乐万家”主题活动。
依托体育产业名录库,从全市490家体育产业活动单位和1146家体育产业个体经营户中,优选出14家合作单位,共同参与体育消费券发放活动,提供全民健身场地保障。全市发放了体育消费劵14400张,总金额100万元。
【公众体育资源更加丰富】 2021年,全市新增室外体育场地159个,室内体育场地12个,全市体育场地面积为700.9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31平方米。大力推动乡镇(街道)公共体育设施建设,64个乡镇(街道)完成“三个一”建设,覆盖率达到71%,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
【提高县区“五个一”建成拥有率】 2021年,寿县和凤台县已建成“五个一”;田家庵区、潘集区、谢家集区和大通区已通过共享共用的模式完成“两个一”目标任务;仅八公山区未完成“两个一”目标任务。我市共6个县区完成了“五个一”和“两个一”,完成率为85%。
撰稿人:丁婷婷 联系方式:6644551
图1 9月10日上午,淮南市庆祝第37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
图2 7月2日“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淮南市预选赛在淮师附小山南
第十四小学举办
图3 11月3日下午,淮南市第九届运动会暨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
在市体育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图4 2021年安徽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暨U系列比赛上,淮南代表队表
斩获4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名次居于全省前列